17

2021

-

03

毛泽东最早提出“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

作者:


在李大钊、陈独秀影响下,青年毛泽东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毛泽东的社会历史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和迅速的进步。

1919年7月14日,毛泽东创办的《湘江评论》创刊号问世。“创刊宣言”由主编毛泽东亲自撰写,提出了两个尖锐的问题:“世界什么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这是社会历史观的两个带根本性的问题。毛泽东对此都作了唯物史观的回答:“吃饭问题最大”;“民众联合力量最强。”在《民众的大联合》中又进一步指出:民众大联合是解决国家社会黑暗问题的根本方法。

1919年底,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拜访李大钊。李大钊向他推荐了一批有关共产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中文书籍。在此期间,毛泽东接触到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和柯卡普著的《社会主义史》等三本书,对世界观的转变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促使他树立起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次年,毛泽东就主持创建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他后来在自述中说:“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1920年8月到1921年1月,远在法国的蔡和森与在国内的毛泽东写信探讨以什么方式来改造中国与世界。

在法国的蔡和森给毛泽东写信说,俄社会革命的出发点是唯物史观,必须以唯物史观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才不至于堕入迷阵。

毛泽东给蔡和森回信,对蔡和森组织共产党、实行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观点表示“深切赞同”;而收到蔡和森的9月来信后,毛泽东更是热情回复:“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同。”

1921年1月21日,毛泽东在给蔡和森的复信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的观点,这为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奠定了基础。从此,唯物史观成为中国共产党建党、立党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相关内容

壮丽的史诗 精神的殿堂

2022-06-20

首都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的东侧,一座雍容大度、气势磅礴的地标建筑巍然矗立,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这座中国共产党永久性、综合性的党史展览馆,第一次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史诗般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浓墨重彩地反映了党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成为展示中国共产党奋斗历史的精神殿堂。

提高一体推进“三不腐”能力和水平 全面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2022-06-19

反腐败斗争关系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要加深对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认识,提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能力和水平,全面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022-06-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已经两次就生态文明建设相关题目进行集体学习,这是第三次。安排这次学习,目的是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gotop